目前分類:Art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54-51.jpg  

在翻閱雜誌時,一張黑白照片吸引我的目光

古老卻又真實的感覺 取景生動輕易的讓人掉入影像氛圍中
光影輪廓的處理彷彿可以呼吸到當年紐約的城市氣息  

Vivian Maier是個素人的“街拍”攝影師,原來街拍從五六〇年代就開始流行啦!
生於巴黎,五〇年代搬至紐約居住,她是個再普通也不過的市井小民,平時當保姆維生,
將微薄薪水奉獻給相機及底片。
原來她過世時留下四口密封的箱子,遺物在跳蚤市場被買下,才重見光明!
她的靈感來自路上經過的陌生人,拍下男女老幼的身影之餘,也紀錄了五六〇年代的紐約,芝加哥的風光。

不同階層的女士 穿著一樣有味道 個性明朗
老人小孩 童稚與皺紋 一樣清晰 觸動人心

深呼吸後 專心地來欣賞一下吧:http://www.vivianmaier.com/ 

1088.jpg57-248.jpg56-305.jpg55-970.jpg1467.jpg56-623.jpg   

54-102.jpg3468.jpg3651.jpg3382.jpg54-89.jpg53-338.jpg  

1213.jpg  

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11-04-15 下午12.14.56.png螢幕快照 2011-04-15 下午12.15.36.png         
注意到Adrian Tomine的作品,是在芝加哥的一家小書店,裡面賣的東西包羅萬象,包括許多獨立出版品
及漫畫家的草稿,還有各式樣的公仔,海報…

而Optic Nerve這本圖文小冊子就是在眾堆書中被我發現,這類的出版品比較少見,以一張張明信片的方式
集結成小圖文冊來賣,其半寫實畫風,明朗又直接的色彩,還有獨特的敘事風格及觀察角度,實在有趣。

對漫畫並不熟,不過對於主觀第一眼挑到作品的作者挺有興趣,AdrianTomine是個在加州Sacramento
長大的日裔美籍人,在16歲就讀高中時開始以小說自傳式圖像敘說故事(fictional autobiographical story),
之後,獨立發行”OpticNerve” mini-comic系列,21歲獲得HarveyAward for “Best New Talent”,
除了繼續發行系列圖文,也常受邀於許多CD封面及雜誌中:The New Yorker,Esquire,Rolling stone
and Time。 最新作品Scenes From An Impending Marriage,看了Preview還挺好笑的: http://www.drawnandquarterly.com/imagesPreview/a4cb71e6d79a5a.pdf

Adrian Tomine's Website: http://www.adrian-tomine.com/Booksandcomics.html

螢幕快照 2011-04-15 下午12.12.58.png 螢幕快照 2011-04-15 下午12.13.54.png 


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的春夏服裝重點之一就是誇張的印花及飽和色運用尋找布料時也特別下了些工夫,除了勤看布外
從藝術或從大自然拮取素材,也是極有價值的參考方式,最近翻了之前買的”合掌”這本書,是翁倩玉小姐
的版畫作品集,其色彩搭配及花形姿態,純粹,不造作,富有生命力: 

椿(山茶花):翁倩玉的版畫處女作,樸拙的筆觸刻感,反而有股澄靜感  (左圖)
洋蘭:加州西海岸的豐富色調 (右圖)
椿 處女作.png 洋蘭.png

 

菖蒲:清爽的初夏 像明信片般的富涵訊息  (左圖)
聽春:
春末了 粉紅櫻花再見 紫色菖蒲已經綻放在屬於他的季節 (右圖)
菖蒲 清爽的初夏.png 聽春 菖蒲.png    

 

天菊:卡門般的炙熱情感  (左圖)
線菊:
纖細又有主見的獨特姿態 (右圖)
天菊.png 線菊 纖細而有主見.png

 

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鬥2011.jpg

週五晚,相約一同看舞

總覺得“春鬥”這名字取的好,讓人有畫面,有期待每年春天的一場特別感官饗宴
今年的遊戲場有四齣舞作,分別為機械提琴(黃翊),出遊(布拉瑞陽),屬輩(孫尚綺),牆(鄭宗龍)
布拉和鄭宗龍中場的“導聆” 似乎讓看舞時更有想法及共鳴。
去瞭解一支舞作,去完整一個故事,是需要更多生活體驗,藝術經驗,藉由天生的感受和後天的訓練來的
等於看舞的同時,自己與舞作之間共同完成了一件創作,相當有趣!

分享一下我在遊戲場玩了些什麼感受及“創作”:
機械提琴(黃翊)http://www.youtube.com/watch?v=TRG_S3PnDcE
w2.jpg   
我絕對相信一支舞作是舞者及音樂/燈光/道具/服裝整體結合而成
音樂是靈魂之一,過去氣勢磅礡的,小品的,快的慢的,節奏的,蟲鳴鳥叫的,現場大提琴獨奏的..

而機械提琴,前衛的加入了科技元素,讓舞者本身是指揮家,是彈奏樂曲的那支弓,“身,音”,
就是編舞家想要傳達的核心概念,藉由一束細長的綠光,舞者身體與其互動,很像撥弦的感覺,
引動台上四台“機械提琴”的機關,發出聲音及旋律,兩組男女舞者分別表演著雙人舞,黏膩/分開,

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